社工沙龙

生命源于全心投入 ——社工助力案主在支持网络中寻找自我

发布时间:2021-04-17 14:18 浏览量: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康康

性别:男

年龄:38岁

残疾类别:多重一级(肢体一级,智力一级)

二、个案背景资料

1、重要引发事件

康康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先天的缺陷使得康康因自卑而不愿意与人交流。2015年,康康一家从上海普陀区搬家至上海嘉定区南翔,康康也从原来的舒适圈进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随后与康康一起长大的妹妹出嫁,使康康变得更加少言寡语。收音机和电视变成康康排解孤寂的方式,康康每天很早将收音机开到最大收听广播,影响了父母的生活起居。

2、曾作出的调适

康康的母亲就收音机和康康的生活起居等问题,曾多次尝试与康康进行沟通,教康康基本的道理,可每次都以母子俩的争吵收场。

3、身体状况

康康的身体较为健康,小儿麻痹症导致康康生活无法自理,完全依赖父母。通过长期锻炼,康康能够进行简单的进食、调遥控器等操作。

4、情绪状况

   康康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遇陌生人会有紧张、不自信的表现,时而会与母亲爆发冲突,但又十分依赖母亲对自己生活上的照料。

5、经济状况

康康由于小儿麻痹症导致自身无法参与工作,每月可以领取区残联发放的残疾人津贴,经济开销收入完全依赖父母的照料,康康的父母主要收入来源为每月微薄的退休金。

三、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1、生活照料需求

康康由于先天小儿麻痹症,生活照料无法脱离其父母,独自无法完成诸如:上厕所、倒水、行走、洗漱等任务。因此康康的父母对康康基本是寸步不离,出门也会通过轮椅推行,将康康带在身边。

2、家庭沟通需要

康康的起居离不开自己的母亲,但却经常因为作息问题及听收音机影响家人的生活起居。康康的母亲认为康康不够体谅父母的辛苦,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康康则认为母亲是在剥夺他唯一的兴趣爱好。

3、社会支持需求

先天缺陷导致康康对环境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自信,因此康康很少结交朋友,几乎不与外界往来。康康的父母担心由于康康的先天缺陷,外人会带有色眼镜看待康康,于是对康康过度保护,很少带康康外出,导致康康几乎不接触外界,社会交往能力低下,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四、介入理论

1、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康康由于自身的缺陷与外界的交流受限,导致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康康需增加与外界的互动,增强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与他人建立连接,并保持持续稳定的互动,以获得心理支持、情绪支持、满足尊重需要、情感需要及自我认可等需要。

2、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主要是配偶子系统、亲子系统和手足子系统;它是由不同的个人组成。家庭是一个社会系统,它的特点是每一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与家庭系统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人都承担各自的角色。家庭中任何一个子系统,或者任何一个成员发生改变时,都会影响到其他子系统或另一个成员,而受影响的那一个也将反应转回来影响第一个,家庭本身是这样一个互动、相互依赖的家庭。同时,家庭系统并不孤立存在,它是更大的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包含社会关系网、社会组织、结构等。此外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措施的健全与否与家庭也息息相关;社会网的存在受到环境资源的支持。

康康非常依赖于父母亲对自己的照护,但康康与父母会时不时发生争吵,康康每天看电视开收音机是康康与母亲之间的主要矛盾。母亲觉得康康不够理解自己,不能做一个听话的孩子。而康康觉得母亲对自己的要求是在剥夺自己的自由,进而引发冲突。社工需要合理的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引导康康与母亲进行正确地沟通,相互理解彼此,并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

四、服务目标

(一)总目标

改善康康与家人的沟通,调整其心理状态,扩展康康的社会支持网络,协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分目标

1、改善康康与家人的沟通状态,增进其家庭情感交流;

2、改善康康的社会交往能力,扩展康康支持网络;

3、挖掘康康潜能,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

五、服务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专业关系,了解案主需求

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母亲约定下午一点,在家中进行第一次面谈,到达康康家时,康康的父亲已经早早在门口等待社工的到来。康康的父亲是残疾人家属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作为残疾人家属参加过很多活动,面对社工开始侃侃而谈。他告诉社工,由于康康的生理缺陷,导致康康只能依赖父母的照顾,且康康没有上过学,文化学识方面比较欠缺,也不会理解体谅他人。每天早晨,康康会将收音机音量开到很大声,收听广播,这严重影响了康康父母的生活起居,甚至波及周边邻居。康康父亲一方面对康康的行为表示无奈,另一方面也能体谅康康,不想剥夺其唯有的娱乐方式。且认为康康爱读书看报的爱好,均受自于他的影响,因此也时而流露自豪之情。而康康母亲则无法忍受儿子这一习惯,经常对儿子进行斥责,最后两人便不欢而散。

随后,社工与康康父母来到康康的房间,康康的房间里同时共放着收音机、电视机和录音机等设备,康母立即训斥康康“开这么多设别,你听得过来吗?”引发了两人之间的矛盾。社工随后表示想单独与康康进行会谈,获得了康康父母的准许。在与康康的聊天中,社工发现康康非常喜欢历史、政治,在契合康康的兴趣爱好后,康康会逐渐放松对社工的警惕。康康向社工表示自己非常爱自己的父母,与母亲吵架也是以为母亲想要剥夺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康康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父母更多的关注,因为他心里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即使争吵父母也不会离开自己。社工在与康康面谈过程中,逐渐获取了康康的信任,也了解了康康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当社工提出即将告别之时,康康表现得及其不舍,康康希望社工能留下来多陪康康说说话,聊聊些他所熟悉的历史与政治。社工了解到康康内心十分渴望获得认可,希望有人能够倾听他内心的想法,虽然父母经常在他身边,却也让他感到孤独。社工告诉康康以后会定期与康康进行会面,并与康康及其父母约定了下次会谈时间。

第二阶段 服务介入 改善沟通方式

康康得知社工今天会来访,便早早地在家中等待社工,主动与社工打招呼,希望社工进到他的房间与他进行交谈。社工首先与康康的父母进行交谈,并将康康的想法,特别关于对父母的喜爱及依赖告知了其父母,并看重从父母对康康的评价以及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与其父母进行了交流。社工建议康康的父母多从优势视角看待康康,发现康康身上的闪光点,康康非常热爱时事政治,并能做到许多常人做不到的对政策的阐述和理解,让原本有生理缺陷的康康能在语言表达上突破一个层次。建议其父母多就康康的兴趣爱好与康康进行交流,了解康康的内心世界,对康康进行认可,能增强康康的自信心。

随后,社工与康康进行一对一面谈,在谈到为何不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时,康康抱怨到,虽然他现在已经38岁了,但父母总是把他当成小孩子看待,也很少带康康出门,更不让他轻易接触外界人群,害怕陌生人不能平等地与康康交往。虽然康康觉得外面的世界比较精彩,但康康也接受父母的做法,认为那样是正确的、爱他的方式。

社工给康康看了一段力克胡哲的视频,在视频中,力克胡哲虽然身体残疾,但他所展现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康康,他那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勇于挑战的生活方式,获得了康康的赞扬。社工表示要获得他人的认可便要对他人有一定的付出,有一定的行动和情感上的交流,在为他人付出的同时,自己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内心满足,获得了康康的认可。

社工为康康留下了一道“家庭作业”,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将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下一次社工上门时与社工分享交流。

第三阶段 家庭关系改善,巩固家庭系统

本次上门,康康的父母既高兴又兴奋地告诉社工,他们感觉康康发生了巨大改变,康康竟然主动提出为母亲剥蚕豆,虽然在实际帮忙时康康依旧能力有限,但却让康母倍感欣慰。康康会在母亲喂自己吃饭、协助上厕所后对她说一声谢谢,这让康康妈妈感觉康康长大了。也借由此机会,康康妈妈与康康进行长时间的聊天,两人逐渐敞开心扉聊起隐藏在内心的小秘密。康康告诉妈妈,康康将收音机音量调大是希望能够获得父母更多得关注,他想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是一个早睡早起,是个受父亲影响爱读书爱看报的好孩子。随着两人心中的心结逐渐解开,康康听收音机的音量也随之降低,并且也没有再出现干扰其他人的情况。

康康向社工及母亲袒露,妹妹以前会偶尔带自己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见识外面的花花草草,每次外出,自己也很非常开心。随着妹妹出嫁,父母对于康康过度保护,导致康康很少获得外出的机会,他非常想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他人进行分享,希望像力克胡哲那样,做一个乐观开朗、有魅力的人。

康康妈妈非常理解康康的这一心情,但依旧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和焦虑,虽然康康已经38岁了,但在康母眼中依旧是一个需要在母亲翅膀下受保护的稚嫩“小鸡”。社工建议康康母亲带着康康参加由上海嘉定区和谐家庭服务中心举办的心理团康小组,小组是由专业的社工与心理咨询师开展的,他们会用专业的方法为康康提供服务,参加小组的均是同康康一样有相同需求、相似经历的人士,康康可以在那里表达自我、学习成长,同时对于提升康康的社会支持网络非常有帮助。康康的母亲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答应了社工的提议。

第四阶段 参加心理团康 建设支持网络

康康的母亲带着康康参加参加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的心理团课活动。在第一次活动中,康康便对小组活动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康康在活动中将自己近期的所见所闻与大家进行分享,获得了现场组员的认可与鼓励。组员们在活动中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康康带头为小组取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组名,康康为大家带来一首队歌,也获得了全员的认可。

在小组活动中,康康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向他人成功“推销”了自己,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魅力与热情,并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康康的母亲看到康康的成长与改变,既惊喜又高兴,她不仅看到了康康满足的表情,更看到康康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展现出优异的组织能力和氛围烘托能力。

第五阶段 回顾服务过程,开启新篇章

经过多次服务之后,康康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康康的母亲会经常带着康康上街游玩,买菜的时候也时而带着康康出去。康康的母亲跟社工说:自己的思想方面已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以前她总是害怕别人会戴有色眼镜看待康康,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外出,发现外面的人对待康康,大多数都是报以友善的,甚至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康康,并且对于自己对于康康的照料和教育,很多人都表示肯定,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她的信心和价值感。

社工链接资源,为康康家属开展了关于康康出行安全问题的培训,包括轮椅在下坡、台阶、非平坦路面使用的注意事项,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对于康康的看护事项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此外,还链接到了社区志愿者资源,定期协助康康父母,陪同康康外出。

如今的康康已经能勇敢乐观地对待未来的生活,他学会了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他从力克胡哲那里学会了只有充实自己,为他人带去价值、带去欢乐,才会获得更多得关注与认可。在不断地尝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后,康康的脸上逐渐浮现了自信的笑容。

社工与康康及其父母共同回顾了整个服务过程,首先肯定了康康在这过程中的成长与改变。同时,也表示,康康能有如此积极的改变离不开父母对其的支持与帮助。正是由于父母与康康建立了正面的沟通方式,并且愿意相信他、鼓励他、陪同他外出,建立起了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康康才得以表达自己、发挥所长,收获自我价值。最后,社工也跟康康及其父母告知了服务关系的结束,鼓励康康在保持现有服务成效的同时,不断挑战自我。

六、结果评估

经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康康与家人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开始的相互斥责,到互相理解、互相鼓励、积极倾听,康康也在外出与他人沟通交往过程中找到了自信心。

1、改善家庭关系,增强情感交流

在康康的家庭关系中,康康与父母存在诸多矛盾,而矛盾的源头是双方缺乏沟通,康康希望获得父母的关注,而缺乏正确的方式。康康的父母照顾康康的生理需要的同时,却忽略了康康的心理需要。在本次服务中,康康与父母进行沟通,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理解父母,化解矛盾,改善了家庭关系。

2、改变认知,改善自我

康康在了解了力克胡哲的生平以及他的理念后,深受其感染与启发,康康决定向力克胡哲学习,做一个坚毅、勇敢、敢于挑战生活,克服生活困难的人。康康也从胡哲身上学会了要多看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一味得看轻自己的弱点,也因这一理念让康康找到了自己的优点,成功在社交中推销了自己。就像康康对社工说的:如果你不停纠结你所没有的或者不想要的,你就会忘记你真正拥有的。而这句话现在也成了康康的座右铭,激励他不断前行。

3、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升自信心

康康在参心理团康等社交活动后,扩展了自己的支持网络,他在父母的帮助下,用手机添加了许多跟他有相似经历和需求的好伙伴,并与他人建立了微信群,分享各自的爱好,交流生活的感悟。这让康康在社交情感上获得了极大地满足,康康妈妈也经常地推康康出去晒晒太阳,去亲戚朋友、邻居家中做客。康康也逐渐感觉到,自己并非是孤独的一个人,他跟其他人一样,能够享受同样的阳光,拥有同一片蓝天。

八、专业反思

本次个案中社工通过了解康康收听广播等怪异行为背后的需求,帮助康康建立平等、倾听的家庭沟通环境。巩固了康康的家庭支持性资源,培养了互相理解、尊重彼此的价值、信仰与规范。但在开展该个案服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康康参与心理团康小组前,社工应提前介入共同商讨康康的出行安全和社交安全方案,以保证康康在完成小组任务时的生命和心理安全。如今康康已经逐渐开始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将来的生活,也结交了许多知心好友,增强了自信。

(投稿单位:上海嘉定区和谐家庭服务中心)

(来源:社工中国网)

本站编辑:小木